我省“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
发布时间: 2017-09-17   浏览次数: 1632

我省“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

作者:王静 何敬远 出处:山东农大报 大学生拍客团 日期:2017-09-16

      9月16日,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指导,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院士回母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举办。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为房建成院士颁发“特聘教授”聘书,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成华和学校党委副书记朱莉共同为“院士工作室”揭牌。

      张宪省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感谢“院士回母校”活动为学校联系院士发挥了重要的平台和纽带作用,表达了对院士们回到母校热情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简要介绍了农大办学历史和办学情况。他说,建校111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批学术人才、教育精英、行业翘楚,培养了以9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20余万人。两院院士是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为我国科技水平提升,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全社会特别是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成华也来到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他说,“院士回母校”活动走进了有着111年办学历程的山东农业大学,这也是在山东举办的首场“院士回母校”的活动。山东农业大学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房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同学们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像院士学长那样传承好老一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操,为母校增光,为人生添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孟庆旭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说,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贤哲,都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骄傲。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们胸怀报国之志,秉持创新精神,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弘扬院士精神,严谨求知求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长成才。

       在院士访谈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学专家束怀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栽培学专家于振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房建成教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治学做人、干事创业的经历与感悟,选择专业和职业的原因及动力,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培养科学精神。

      束怀瑞院士1947年考入山东省立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到今年整整70个年头。束院士感动之情溢于言表:“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感谢党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同事的合作,也感谢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谈到专业选择与理想时,束怀瑞院士深入论述了“选择与被选择”的问题,他说,有的同学是主动选择报考的这所学校和专业,有的同学是被调剂过来的,这就是“被选择”。在成长过程中,“被选择”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进入这所学校和专业,就要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
      束怀瑞院士回忆了自己上大学的情景:“我当时进的农学院,一开始是学理论知识,但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的比例非常大,种果树的家庭基本都非常困难,使农业复兴、让农民致富就是我的目标。”随着学习的深入,他更加体会到,农业可以让农民致富,可以让环境优化。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选择后就要找准专业定位。束院士谈到,一要根据国家需要,二要找准专业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选择了这个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另外,他强调,必须扎实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让专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实现创新是很难的。具体到农业上,不了解市情、不了解省情、不了解国情、不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学农业是学不好的。现在做理论工作,不深入、跟不上时代不行;做实际工作,想得太简单也不行。现代农业就要求优质、高效、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否则在生产中就会出现“后遗症”,所以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作为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院士提出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被农业部定为我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他回忆起了自己选择农学方向的初衷。196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高,恰逢自然灾害出现了粮食供不应求的危机。当时恰逢青年时代的于振文考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满足粮食需求是国家大事,就有了从事小麦高产技术研究的想法。于振文在中学时代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到:“田野里金色的麦浪滚滚,飘荡着麦香……”与小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大半生致力于小麦高产研究。

      房建成院士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取得的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为我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开展研究的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怀?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他呢?房院士掷地有声地回答:“是祖国的需要,是责任感和使命感!”15岁上大学,18岁到山东农业大学工作,其后几经辗转,再到根据国防需求被安排继续深造并进入北航,无一不是国家的需要。房建成院士表示,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需求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访谈活动后,三位院士还饶有兴趣地与在场的青年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机电学院学生张辰坤提出的“是否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国外青年,探索未知领域和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房建成院士充满自信地说:“中国的青年学生能吃苦,创新能力强,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希望在年轻人,要有中国自信。”
      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园艺学院青年教师陈修德表示,院士们的学术经历和人生经验诠释了山东农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实践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山东农大“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我们要谨记院士们的教诲,胸怀远大理想,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为把山东农业大学建成高水平大学、实现自己青春梦想而不懈奋斗。活动结束后,农大手绘工作室的同学为院士们献上现场绘制的院士画像。

启动仪式也标志着“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全省高等学校的全面展开。“院士回母校”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科研精神的培养,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据了解,目前,山东共有两院院士近百名,数量全国第二。后续山东67所高校将陆续邀请院士回母校和在校学生交流。活动紧扣科技与人生主题,通过院士报告会、现场访谈、现场互动等多种方式,邀请院士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分享求学、治学、科研等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展现和诠释院士科技报国的理想追求、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的品德风范。通过这一活动,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择业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院士精神在青年学生中传承弘扬,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山东农业大学师生代表、泰安市各县市区教育关工委负责人及泰安市中小学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活动。学校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启动仪式结束后,山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召开了座谈部署会,对下半年高等学校关工委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全省各高校全面开展“院士回母校”和“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更高水平。